年光族

年光族

根據互動百科報導,大陸春節七天長假後,眾多『上班族』都感覺自己的荷包進行了一場『瘦身』運動。據某門戶網站發起的『春節開銷』調查顯示,超過三成的網友春節開銷超過5000元(以人民幣計價,以下同),二成的網友感到沒有幸福感,近半網民認為壓力來源於開銷過大。調查顯示,在過年的花銷上,走訪親戚排在首位,占31.44%。其他為請客吃飯16.25%,給小孩壓歲錢14.24%、送禮8.2%。另有28.69%的網友稱把錢花在了『其他方面』。有網友感慨,辛苦一年的積蓄瞬間『散盡』,轉眼變成『年光族』。


過年恐懼症背後
『我過年回家,7天估計要花一萬元,平時也沒有積蓄的習慣,就靠點年終獎了,這下好了,年光了,每年都是一個新開始。』市民黃小姐撥打熱線訴說,除了路費,來往維護親戚的關係的費用,也讓她頭痛不已,堂弟堂妹每人起碼一百元起,爺爺奶奶外公外婆500元起,父母起碼也要1000元,前前後後加起來,這個年起碼花了萬餘元。


在黃小姐抱怨的同時,網友『手帕』在東快社區網呼籲:過年回家,千萬不要讓親戚知道自己有錢,網友『手帕』說,前(2011)年一年掙錢掙的比較多,去年過年回家的時候,給父母的錢大方了些,結果父母跟親戚們到處炫耀,今年接到了不少親戚的借錢的電話,好不容易拒絕了,還得罪了不少人,哎!人情關難過啊。

春節開銷
春節回來上班,一些年輕同事紛紛抱怨,春節長假花銷巨大,自己辛辛苦苦攢了一年的積蓄所剩無幾。網上論壇中,關於職場新人的過年開銷,更是五花八門。以下是『北漂』黃于在網上貼出了過年的帳單明細:給父母買衣服,不超過1000元;給自己買衣服,200來塊錢;親友禮物,花費500元左右;北京到福州的往返機票,打完折1074元/單程……,加上其他交通費共2700元左右。此外,堂妹表妹和侄女兒,壓歲錢600元;過年期間浙江的親友結婚,禮金500元,外加600元車費,春節期間總消費接近10000元。
在英國BC公司廣東辦事處供職的朱莉的過年帳單:從深圳飛昆明機票1050元;回來時搭車回攀枝花,從攀枝花乘火車到成都187元,從成都飛回珠海1480元。此外,朱莉給媽媽買禮物花了300元,過年時恰逢家裡換飲水機,朱莉自告奮勇出了600元;其他開支,同學聚會,幾乎都是AA制(各自付費),大概200元;還有去親戚家串門,給了小孩子紅包200元……,加起來總共4017元,趕上一個月的工資了。


廣告公司工作的張敏的過年帳單:家在河南洛陽的女孩張敏,在北京一家廣告公司工作,月薪2500元左右。她一年的收支如下:在五棵松附近與女同事合租房,每月每人大概700元;公司地點在西壩河,每天地鐵換公車,一個月交通費將近200元,通信費150元,吃飯500元。平常只是逛逛街買買衣服,偶爾改善一下生活,開支平均壓縮在200元以下。這樣,每月能攢750元。年終時,公司發了一筆2000元的年終獎。一年下來,張敏省吃儉用攢了10000元。

張敏拿出1000元給爸爸買了一件毛衣,給媽媽買了一盒營養品,買了一張回家的火車硬座票,因為火車票實在太不好買,只買到一張站票,『沒辦法,站票能比臥鋪省一點點。』於是,她拎著大包小囊,在火車上站了一夜。回到家裡過年,張敏給小姨買了一件衣服加一些營養品,用去600多元。按理小姨不應該是張敏『孝敬』的對象,『但我工作離家遠,很少回去一趟,平常都是小姨陪我媽。』此外,張敏給二姨家的小孩送了兩套叢書,花去幾百塊;又給舅舅家的女兒買了套衣服;回去看爺爺給了爺爺200元。

除了給親戚們買禮物,張敏還給了媽媽7000塊錢。『一開始我媽媽說不要,讓我自己買點好吃好玩的,對自己好一點。我就把錢打到她卡上了。』張敏說,她一直希望媽媽在洛陽買一套房子安度晚年。『我知道我攢多少錢都不夠,能承擔多少,就承擔多少。』現在,張敏的帳上不足1000元了,『給家裡這麼多,其實挺有成就感的。但新的一年,我必須更加努力工作賺錢,不然還要當『年光族』了』。
 
網友感嘆
當『面子消費觀』壓倒了量入為出的理性,春節的喜慶氣氛自然也就被淹沒在算賬的長籲短嘆聲中了。多位網友表示,自己回家的成本跟黃于差不多,『幾乎勾銷了一年的存款』。不管是1萬元還是4000元,這些錢對于剛剛工作一兩年的職場新人來說,幾乎花光了他們一年的『結餘』。一些人發微博說,過去是『月光族』,我們現在成了不折不扣的『年光族』。


為何不回家過年
一項社會調查表明,在北京不回家過年的年輕人中,因『回家過年開支太大,承受不起』而不敢回老家的占43%強。人民公安報社實習生孫雪梅,家在貴州習水縣三岔河鄉,家裡有5個孩子,僅靠爸爸一個人在鄉裡做中學教師的薪水養活。今年過年,她告訴家裡,要在報社『加班』,就沒有回去。


雪梅計算過,從北京到貴州習水要轉幾次車,路途遙遠,『而且,車票可真難買啊,哪怕是硬座。』先從北京坐火車到重慶,學生票120元,前提是去車站排好幾天隊並能買到。否則,只能從票販子手裡買加價票,那就沒譜兒了。重慶到習水節前的車票大概是80元,縣城到三岔河鄉是20元。路上幾餐飯,還要60~80元。加起來,交通費就要300元左右。


『我比較孝順,回家得給老人小孩買東西。我沒有那麼多錢,所以買的東西不能太貴,就算交流感情吧。』雪梅盤算著:如果給快80歲的奶奶買一頂帽子或一件外套,要三五十元;給爸爸媽媽各買一套保暖內衣,需要200元;給哥哥姐姐的三個小孩子每人買一套衣服,每套80到120元……。『這些孩子啊,我去串門,不給他們東西,他們都知道不高興呢。而且以前我上學,哥哥姐姐也給點生活費,總要報答一下。』『這樣加起來,花銷太大了,真承受不起。』雪梅無奈的說。『再說工作沒定下來,心裡不踏實。』雪梅只好留在這邊再等等機會,『爸爸媽媽希望我能留在北京,全家的希望都寄託在我身上。』


雪梅說,村裡只有她一個大學生,大家對她的期望很高——在北京有不錯的工作,穩定的收入,甚至能夠買上房子。『村裡人完全不了解北京的情況,所以我只有找到了穩定的工作,心裡才能踏實一些。』『從大二開始,我就不再花家裡的錢——靠獎學金、兼職打工、助學貸款生存,甚至把獎學金寄給爸爸替家裡還債。經濟方面真的很窘迫,以往,只有哪一年的獎學金多才敢回家。』


與孫雪梅的境況相同,北京科技大學公共管理系的何江飛今年也沒有回家。『離家太遠,交通加上人情往來,也得幾千元,來去花費太大。』更重要的是,要是回家的話,下學期的生活費就困難了。在北京的話,他至少還可以兼職賺兩個月的生活費。『另外,不回家,還有一個小小的原因——自己還沒有找到回家的成就感。』何江飛從初中開始就負擔自己的學雜費、生活費,高中時還欠著小學的學雜費。『如果我回家,希望他們看到我有所成就,能給父母買幾件新衣裳,買一些他們捨不得吃的水果。』
何的父母都是農民,對當今大學生就業前景一無所知,以為大學生像他們那個時代一樣是『天之嬌子』。『為了不讓父母失望,我要抓緊時間提升自己,儘管如今就業競爭如此激烈,我也想讓他們覺得我像那個時代的大學生一樣爭氣。』按照何江飛的想法,一定要自己有點成就才回家見父母,『哪怕等五六年。』


專家建議
首先心態要擺正,過年回家看父母花錢,都是中國傳統的禮儀,禮儀是一種禮節,不是一種負擔,親情也是以互相體貼為前提,而不是金錢的互相交換。我們過年回家送禮,不要有所謂的虛榮心,只是量力而行。建議年輕人對自己的財務有計劃,譬如,發了一萬元的工資,預留一部分作為年後的生活,剩下的精打細算看親戚,孝順父母,真正關係你的親人,只要你過來看他,他就很高興,禮物只是一種輔助。


『年光族』怎麼緩解焦慮
福建省心理諮詢師協會副秘書長王永紅老師:『年光族』關鍵是在於平時沒有積蓄的習慣,除了送禮量力而行以外,生活也要有所計劃,譬如日常存一部分錢,抵禦生活中的風險,如果『月光』,『年光』,很容易將自己陷入被動,而造成壓力,所以積蓄還是有必要的。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