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過年習俗

中國過年習俗


【送 灶神(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】
 「送神日」,也是原在人間鑒察人們言行善惡的灶神,一年一度返回天庭向玉皇上帝稟報人間善惡的重要日子,以定來年人們的吉凶禍福。

 【除夕(每年農曆最後一天)】
 當天晚上家人一起圍爐聚餐,飯後分壓歲錢、守歲,並在夜半到附近著名廟宇祭拜準備「搶頭香」。

 【開正(農曆正月初一)】
 春節期間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,所以產生許多行事的禁忌例如:大年初一忌吃稀飯,要吃乾飯..等,你知道有那些呢?

 【回娘家(農曆正月初二)】
 大年初二,嫁出去的女兒,帶著先生及兒女回到娘家。



 【接神日(農曆正月初四)】
 神明(灶神)上天述職,稟報人間善惡,至正月初四會再返回人間,繼續接受祭拜與監察人間的善惡,因此該日必須非常謹慎地迎接灶神,故稱為「接神日」。

 【迎財神(開張) (農曆正月初五)隔開】
 因為這天也是「五路財神」的生日,因此初五接神更能獲得吉祥如意,也期望今年生意更為興旺,財源廣進。


初五隔開
 春節放假期間,強烈冷氣團不忘來拜年,台灣北部地區寒雨連宵,平添幾分濕冷,南部地區相對暖和,太陽偶而從雲層露出臉來,真個「東邊日出西邊雨,道是無晴卻有晴(情)」,只因過年「情味」還忒也深濃。




  有一首台語新年歌謠,大家應該琅琅上口,歌詞曰:「初一早,初二早,初三睏到飽,初四接神,初五隔開,初六挹肥,初七七元,初八完全,初九天公生,初十有吃食,十一請子婿,十二查某子返來拜……。」忙著圍爐,忙著拜年,忙著行春,歡樂時光容易過,今已「初五隔開」。


  「初五隔開」,不是年序或節氣,而是年俗的一種說法、一種作為。每到此日,家戶「辭年」拜拜供品,包括春飯、發糕、柑橘等,就可撤供了,意味新年已經過完,士農工商,各行各業,該忙其所該忙了。亦即,初五是分界日,「隔開」年節與平常日,從這天起就恢復了常態生活。


  在庶民生活上,「初五隔開」的典型儀式,就是開工開市。台灣一般民眾,喜歡在初五開工開市,因逢「五路財神(福、祿、壽、喜、財)」生日,先拜財神而後開張,祈求大發利市。不過,通書(即曆書)明載,庚寅年開工開市吉日,為初六或初九,是以一般都擇定初六開工開市。


  孟浩然詩云:「桑家就耕父,荷鋤隨牧童。田家占氣候,共說此年豐。」過去農業社會,開年春回,勤於稼穡,只盼今年又慶豐收。台灣民間力量無窮,匯成最珍貴的軟實力,期待「初五隔開」之後,能有豐收的一年。

 【天公生(農曆正月初九)】
 民間俗諺說:「天上天公,地下母舅公」,便道出天公神格的高貴。

 【元宵節(上元) (農曆正月十五)】
 元宵節又稱「上元節」,古代是延續農曆過年的熱鬧氣氛的節日,因此又有「小過年」之稱。

熱門文章